Skip to main content

Web Conf 畫下句點

· 8 min read

階段性的重新思考

儘管第一天很累,但是第二天收穫滿載而歸,也是我開始思考人生短期新階段的開始

我很慶幸自己有排了幾場聽 UX 相關領域的議程,Soking、卓致遠、Richard 是實打實的「UX」人,是從使用者與資訊架構的面向來思考設計

近期開始我的偏好從「成果可量化或反饋明顯的事」逐漸變為「有槓桿效應的事」,例如

這是 AI 取代不了的價值,但也免不了大量的交流

我對於與人交流這件事有著非常矛盾的想法,一些人會讓我極度耗能,但在同溫層貢獻、分享、交流,卻讓感到充電

我的長期目標是追求禪與平靜,但是「人」卻是最不可控的變因,彷彿是讓自己涉入風險

理查哥在 Web Conf 的演講 如此的溫暖,也帶給我一些答案

"Don't be yourself. Be us , be we , be part of group."

我們或許會碰到狗屁倒灶的事情,但這只是少數,找到歸屬感會使自己「感到強大」

公開分享與真誠待人的風險報酬心智模型

當你對 100 個人進行演講,資訊含量有 30 單位,讓 50 個人 受益 10 單位,讓 40 人受益 5 分,10 個人覺得你根本沒料,那就算了吧,通常要讓他們上網酸你機率不高,但還是用你 30 單位發揮了 700 單位的增量,那還是很有意義

當你對 100 個人進行交流且出於真誠,有 20 個是很有料又很棒的人,他們還會帶來更多的優質的人際連結,有 70 個普通人但對你有不錯的評價,也帶來一些不錯的人際連局

最後,只有 5 個機車的人,再來 5 個惡劣的人,這其實還是不錯的交易

最大的問題可能在於我們永遠無法知道別人怎麼看待我們,也無法看清這 100 人的想法以及對自己的評價,所以感到焦慮

既然無法「明確知道」,那其實也沒什麼道理感到焦慮了,大多都是我們自己腦內的揣摩,如果發現自己一直在不斷連接很好的機會,至少可以證明自己做人處世不算太差

這讓我想到前端同事 Julie 曾一時興起對我說,「Alex,我覺得你的用詞常常很精確」,這句話引發許多的思考,長久下來我只看到自己講話時常卡住,甚至當下自覺尷尬

「喔,這或許是我寫文字的頻率比講話多很多,所以講話時會不自覺想尋找最準確的詞彙,甚至一個成語來表達,才有點卡卡的」

但說實在,經過周圍朋友的反饋事實根本不是我想得那樣,他們只說

「什麼?哪有?你講話哪有卡?」

我只看到負向,卻沒看到正向

有時卡無所謂啊,但是用詞「精準」應該很帥吧

產出是基數,槓桿是倍數

我在做議程和講者頁面時,常常只覺得累跟有點煩

但是當天看到許多人電腦和手機的畫面都是議程和講者頁,那時除了成就感以外,其實百感交集

「大會那天,是大家最需要用手機版查議程的情況,讓這幾百個人感受到這個好用的設計跟體驗,簡直是超級厲害也超級開心的事」

雖然我自認還是有用高標準把關品質,但如果可以早一點「預見」這個壯闊,那心態可能會更有 ownership 了

設計是真的有力量的,台灣太重視技術與功能,這很好,但這是拉高 「maximum」

從設計改變使用者行為,是提昇 minimum,甚至把 minimum 和 maximum 的差距幾乎消彌,這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,但很多人忽略

致謝

謝謝開發組的給力好夥伴小諾,我們一起完成這些酷炫的頁面

謝謝設計組

  • EG 的主視覺設計讓技術性 conf 添加截然不同的新風貌,除了扛起設計組,又看見許多重要但容易被忽視的細節
  • 豪萱的議程頁尤其是手機版,絕對是議程頁的範本級設計
  • 雖然有點小遺憾,但我們都看得到阿努對於設計的才華與巧思
  • 謝謝 Nina 還有佩穎,你們讓主視覺能夠在場地中實體化,真的很壯觀又感動

謝謝 Sabrina 和 Rae 活力超級充沛又超級細心,怪物級的可靠

謝謝當天到場的熱血志工,你們的貢獻是整個大會最後一塊且最重要的拼圖

最後謝謝龍哥以及洧杰,有你們作為種子,才會開出這麼美麗的花